与海共生,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江苏省射阳县,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着名的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相毗邻,被誉为“东方湿地明珠”,且享有“鹤乡”美誉。今日的射阳县,与海相依,与鹤共舞,可谓海风河韵,满目皆绿。无论久居射阳的市民,还是外地来此的游客和宾朋,都由衷感叹:“射阳的天真蓝,水真清,地真绿,空气真好。”
“射阳绿、射阳蓝、射阳美”应运而生
有人说,射阳之美,美在滩涂湿地。射阳县总面积7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5130平方公里,7.32万公顷生态湿地,是江苏省海域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这里生长着450多种植物,有两栖爬行类动物40多种,鱼类280种,其他哺乳类动物40多种;此外,有鸟类400多种,其中11种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近千只黑嘴鸥在此繁殖。每年还有千余只丹顶鹤来此越冬,占世界野生丹顶鹤种群的40%以上。
作为沿海珍禽湿地的重要保护地,射阳县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达337.47平方公里,省级生态管控区域总面积达702.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红线和省级管控区域面积占比较大的县。
根据保护红线,射阳县相应地制定湿地保护及其产业布局规划,列出60多种红线内的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县政府每年与涉滩镇区签订护鹤责任状;制定最严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出台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方案,开展调查摸底与会商研究,实施一系列“外科手术”式清理与修复。射阳县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保护区周边滩涂湿地的一系列生态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射阳县担负巨大压力,却始终不越红线一步,把生态湿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在加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寻求突破,探索和实践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
射阳县通过主打“射阳绿、射阳蓝、射阳美”三大生态环境品牌,确定契合区域特色发展要求的规划导向。凡是涉及生态湿地保护的项目,一律实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从源头防控污染,保鹤乡净土。与此同时,开展高质量招商引资,不断优化发展硬环境和服务软环境,让好项目引得来,留得住。一弃一留,泾渭分明,充分彰显了射阳县委、县政府“让道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在保护与发展的抉择之际,即使伤筋动骨也在所不惜。射阳县立足县情,运用“走、转、改”方式,淘汰关闭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外迁转移一批。全县先后关闭了近30家老旧化工企业,其他企业全部“退城进区”,为高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腾出足够的绿色发展空间。
“生态美”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射阳县按照打造“沿海生态县域”的发展方向,始终秉持“既为环境减负,又为生态增值”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构筑绿色平台,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县科学发展的“高压线”和“安全线”,不断抬高准入门槛,大力营造绿色产业格局。
射阳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关停县内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化工企业;与此同时,瞄准新能源产业,让风电、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生物发电“四电齐上”,构筑江苏省沿海风光互补的绿色产业高地。以此为依托,实施调转同步与结构调整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产业发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同时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主打产品。全县形成机械装备、高端纺织染整、健康食品、新型建材、新能源及其装备等主导产业,射阳县获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县”、合德科技创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伟龙电器等21个企业获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射阳县围绕年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书要求,突出环境问题防治导向,积极谋划部署,挂牌督办项目,狠抓措施落实,全面治理重点企业堆场扬尘,重点整治高耗能燃煤锅炉,严控综合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切实提高电煤使用比重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确保非电工业行业用煤削减取得实效,圆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被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射阳县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五位一体”环卫设施配套完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建成国家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镇13个,8个镇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考核。昔日“垃圾满地、河面堵塞、水质恶臭”景象已成过往,一汪汪碧水、一片片绿地呈现眼前,犹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绘就的美丽画卷。
海滨建设与内陆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射阳港停泊着大型船舶、港区道路纵横交错、主干道正在拓宽伸展。总投资8.66亿元的光明银宝乳业项目落地,形成年产值几十亿元的循环型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收获了沿海生态经济战略高地的“连锁效应”,一个拥有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射阳港新兴海滨新城呼之欲出。
一个让人“深呼吸、敞心扉”的好地方
绿色发展是导向,也是行动。射阳县领导反复强调,要从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宜居环境、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坚定“生态兴县”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改变“经济腿长、环保腿短”的状况,让射阳蓝成为不变的城市标识,射阳绿成为靓丽的城市底色,射阳美成为鲜明的城乡颜值。
射阳县借力湿地与珍禽保护区位优势,建设既有区域文化内涵、又有射阳特色的沿海旅游精品项目,接连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二星级乡村旅游点和休闲生态农庄项目以及精品湿地风光旅游线路。鹤乡菊海、阳河湾等乡村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日月岛生态旅游区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金海林场获批省级森林公园。2019年,射阳县荣获“美丽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称号。
镇村建设同步加快。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编制、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先后入选首批“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项目”两个、“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个。农村饮用水二、三级管网改造全部完成,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四治理、四提升”任务。
“绿色射阳”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全县重点实施“成片造林、美丽乡村、高效林业、生态农田”及“一路一河”五大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7%,林木覆盖率达到27.5%,森林覆盖率接近20%。今年重点实施生态造林绿化“321”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通道”,新增成片生态林3万亩、生态抚育森林5万亩、四旁植树100万株;建设生态绿美乡村15个,新建和完善生态农田林网10万亩,新增城镇公共生态绿地130公顷,新建和提升绿色生态景观通道600公里。
全县饮用水水源及地表水水质持续保持稳定。2019年以来,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3个省级以上考核断面,年均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断面达标率100%,完成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均达到Ⅲ类标准。
近几年来,射阳县通过加强“发展转方式、能源调结构、城乡增绿化、工地控扬尘、秸秆禁焚烧、违法必查处”等环境综合防治措施,始终保持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态势,成效显着。今年1月至7月,江苏省54个县(市、区)PM2.5浓度排名,射阳县位列前5名,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步跻身全省第一。“射阳好空气”,已成为一张拿得出手的沿海城市名片,让人深呼吸、敞心扉;“射阳环境美”,已变身流光溢彩的区域生态品牌,闻名遐迩。(孙鸿斌 魏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