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2020年08月10日 10:12:0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陈默

8月4日上午,中江县积金镇天关村村民乔昌武来到该镇逸秾蔬菜扶贫产业园,查看红薯、南瓜长势。待到成熟后,它们将直供成都红旗超市。

2018年以来,中江县借助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积金、冯店、广福等镇积极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把水域、村庄、产业、生活、生态进行有机整合。几年前,积金镇天关村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地,如今变成了村民致富产业园。

对症下药 沉沙固土“坡改梯”

截至2019年,中江县水土流失面积796.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5%,属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也是德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

“中江县是丘陵地区,坡地较多、平地较少,土质风化比较严重,降水稍大就容易垮土坎、垮田坎。”中江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吴勇说,由于乡村民房多建于半山腰,一旦山体局部崩塌,就容易造成排水沟、蓄水池等设施淤积,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此外,长年的水土流失还造成大量土地撂荒。

“坡改梯”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共同手段,目前,积金、冯店、广福三地已分别实施48.82、24.17和27.27公顷。“具体措施,就是把坡面改平,让过去局部的小块平地变成大块平地,看起来就像梯田。”积金镇积金村村委会副主任商金华说。

此外,中江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还将排水系统重新布局,改变过去“哪里地势低水就往哪里冲”的态势。吴勇介绍,施工人员特意在沟渠交汇和临近蓄水池处,增设了不少容量仅有一两立方米的“沉砂凼”,以此减缓流速,让水中的泥沙沉积下来。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加以修复,或者栽植林木固土。

2011年以来,中江县累计治理面积58.53平方公里。

综合施策 乡村振兴铺新路

水土流失往往意味着产业发展滞后。中江县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整治流域水系、恢复洁净水体、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培育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以此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兼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需求,施工人员布局了生产便道、蓄水池、排水沟等,为引入项目业主营造了有利环境。积金镇便引进了中江县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总面积500亩的扶贫产业园。

该项目一期占地200亩,为高端蔬菜核心区,已于2019年2月建成运行;二期占地150亩,为数字农业示范区,已开工建设,年底完工;三期为农旅融合体验区,计划于2022年开工建设。“仅积金村就有1400多人受益,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酬金、产业分红股金等加起来,亩均增收在600元左右。”商金华说。

在冯店镇,当地在项目区栽植核桃、脆红李、柑橘等经果林,同时大力推动水产品养殖业发展。今年5月22日开工建设的广福镇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项目以金光村为核心,计划建成集特色农业、趣味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铺设新路。

本报记者 余如波

原标题:治水土流失 兴富民产业 中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