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时节的陕西黄陵县陕煤集团双龙煤业生产区内,草木郁郁葱葱。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由废弃矸石堆积成的“火焰山”。
“以前矸石山上光秃秃的,一刮风漫天都是煤尘、灰尘。”双龙煤业职工高靖学回忆说。今年以来,双龙煤业将废弃矸石山治理作为生态改造和绿色发展的“试验田”和“主战场”,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掌握地理位置、环境湿度等关键因素,将生态治理与二次利用同步谋划、总体推进,力争将废弃煤矸石山打造成具有双龙特色的生态农业苑。
双龙煤业总经理仲照海介绍道,“生态农业苑占地19亩,目前栽种了10多个品种250余棵树,我们力争在今年底实现矸石山的全部生态治理。”
矿山的绿色发展,厂区变绿是一部分,更关键的是智能、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为了实现智能化矿井建设的目标,2019年,双龙煤业首个应用智能化采煤工艺的综采工作面正式运行,通过连通井下和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煤矿开采作业设备集中控制与管理。
“企业发展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同时还要推进企业智能化建设,所以今年我们投资6500万元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引进5G和井下机器人技术,预计在年底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仲照海对企业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
今年3月双龙煤业开工建设智能化管理调度中心,同时搭建5G专网系统、调度坐席管理系统、井上下视频监控系统等,将实现控制系统与视频系统相结合,达到地面与井下5G视频可视通话、井下机器人远程指挥巡查和地面“一键”启停采煤,实现以“智”提“质”,让人工智能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赋能。这一项目将于今年12月竣工,矿工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的场景很快就能实现。
“想想这样的场景就让人激动,几代煤矿人期待的井下智能化‘无人开采’梦想如果能够实现,我们就再也不用下井‘顶着雷’,出井‘一身黑’了。”双龙煤业职工韦青松一脸笑容地说道。
让职工高兴的事情不止于此,如今矿区生活区到处是花草树木,各种休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为职工提供了四季常绿、富美和谐、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谈及下一步发展时,仲照海说:“我们在做精做优煤炭主业的同时,将与周边村庄联动发展,切实做活多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也为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企业的贡献。”
◆本报记者冯永强 李涛 通讯员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