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1日讯(记者 卢永洪)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身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之中,肩负历史使命的四川,就此又有何最新成效呢?
一场发布会颇为“抢眼”,答案或就在这里。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卢永洪 摄)
抢眼!“两山”转化成效明显
10月30日,这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在生态环境厅举行。在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通报了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情况;邛崃市、峨眉山市、盐亭县、仪陇县、九寨沟县、平昌县6个县(市)党政负责人介绍了本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与会嘉宾还就记者关心问题分别作答。会议由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政策研究处处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曹小佳主持。当日,来自中央、省、市20家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今次发布会。
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了包括四川省邛崃市、盐亭县、峨眉山市、仪陇县、九寨沟县在内的第四批8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以及平昌县等3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雷毅介绍到,“自2017年国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来,四川省先后建成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连续三年位于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作为开展和申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条件。此外,四川省还将保留省级“生态县”评选活动,并计划对省级市县建设指标进行修订,搭建形成“省级—国家级”的创建梯次。
雷毅 (卢永洪 摄)
雷毅表示,我省“两山”转化成效明显。就今次获得命名的6县(市)来讲,他们充分依托本地农业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大多实现了园区就是“景区”,基地就是“钱袋”,普遍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创建“美了生态”“兴了产业”,最终还“惠了百姓”。
通过各地的介绍,大家在“两山”转化中取得的成效凸显,让人目不暇接,太“抢眼”了。
峨眉山市将园区变景区、工厂变景点,瞄准高新轻净,以“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盅汤”为代表的绿色轻净产业不断壮大;
仪陇县在创建中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城乡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三个一体化工程,全县37个乡镇、70.5万居民喝上了放心水。仪陇县还打造7万余亩蚕桑基地,通过“栽桑养蚕一桑枝蚕粪转化为有机肥一有机肥施用于桑园”的模式,实现绿色种养循环,研发培育的七彩蚕茧,书写了“无印染、有霓裳”的生态制衣神话;
九寨沟县坚持创新生态资源管护扶贫机制,实现人均增收1万余元;
平昌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了3个“3+1”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产业的经济优势充分体现。平昌县利用撂荒地、坡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青花椒,用5年时间建成了青花椒基地35万亩,仅今年投产的12万亩产值就达3.6亿元,带动了8万余农户增收致富,“小小花椒树”成了“致富大产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邛崃市以控促优,推动城市转型,将生态底线作为城镇空间布局必须避让的基本前提,严格落实“三线”管控措施,形成了“六山环抱、九水相拥”的全域生态格局,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花椒虽小文章很大
10月30日,就记者关心的青花椒,在今次新闻发布会上,巴中市平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余良也正式作答。
四川新闻网记者:李县长,您刚才在介绍平昌“两山”实践具体做法时,举了青花椒产业发展的案例,讲到你们结合当地生态条件,选择青花椒产业并实现了快速发展,请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你们选择青花椒的考量。
李余良 (卢永洪 摄)
李余良: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省委书记彭清华曾经指出,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选择上,通过反复论证、反复比较,最终确定发展青花椒产业。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适合种”,青花椒几个主要适生条件:海拔300—1000米,我们平昌的海拔是350—1300米;土壤pH值6—7.5,我们平昌的土壤pH值4.5—7.5;气温年均15℃—19℃,我们平昌的气温年均16.8℃—17.3℃;日照年均1200—1400小时,我们平昌日照年均1366小时;降雨量900—1300毫米,我们平昌的降雨量1200毫米,完全符合。
二是老百姓的种植习惯“愿意种”,我们平昌老百姓有种植花椒的传统和习惯,只不过过去大多是在房前屋后零散种植,规模发展青花椒产业比较容易接受。
三是综合效益分析“可以种”,我们算了两笔经济账,一笔账是花椒的种植收益账,业主通过种植青花椒,盛产期1亩净利润在1000元-3000元;如果农户自己种,1亩净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5000元;农民通过在园区务工可稳定收入2000元左右。第二笔账是青花椒后端的加工利用价值,花椒全身都是宝,产业链很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青花椒最常用的食用方面,我们已经开发了花椒酒、花椒酱、花椒火锅底料等。此外,还有医药、化工等方面的用途,用花椒提炼出的麻味素可以用于食品调香调味、日化产品,35公斤左右的青花椒能提取1公斤麻味素,市场价每公斤800—1000元。花椒枝条可以制作婴儿的咬牙棒,花椒枝干可以制作工艺品。当然,还有刚刚我给大家报告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也很明显。
四是国家政策“支持种”, 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致力建设全国花椒产业第一省,这为我们发展花椒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国家涉农资金整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也支持花椒产业发展。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选择了花椒产业,并取得了初步发展成效。花椒虽小,文章很大。小花椒可以建成大园区、做成大产业、闯出大市场、服务大健康、实现大致富、美化大生态。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比如进一步探索完善好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种植环节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加大防范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力度,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等等。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践行好“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效益和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和谐共生。谢谢!
实践表明,四川正全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