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向东 四川省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亚京/图)
非常荣幸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分享乐山“环保曝光台”的有关情况。今天我要交流的主题是《敢于刀刃向内 护卫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舆论监督的“乐山”方案》。
山水之城、生态乐山
乐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景观,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境内有乐山大佛、峨眉山、东风堰3处世界遗产,有着“名山、名佛、名人、名城”的美誉,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
乐山也被称为“百河之市”,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4条,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4个区县划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53%,生态保护地位极为重要。
为重现碧水蓝天,乐山市委、市政府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2017年在市级媒体统一开设《环保曝光台》栏目,在全国地级市是第一家。主动亮丑揭短,敢于刀刃向内,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营造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环保曝光台”工作成效
乐山“环保曝光台”于2017年7月开播,每周一至周五晚7:50在乐山电视台播出,每期5分钟。经过三年多的不懈的努力,“环保曝光台”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截至2020年12月11日,已播出837期,曝光环境问题837个,按时整改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形成搜集、曝光、办理、反馈、评估、销号的全链条机制。
乐山市把“环保曝光台”打造成关系民生、关注环境的品牌栏目,产生了保护环境的“蝴蝶效应”,取得了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生态效益”、人民群众支持点赞的“社会效益”、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发展效益”、各级干部恪守尽责的“政治担当”。
乐山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乐山样板”。“环保曝光台”坚持把大气、水、生态功能区等领域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曝光重点,阶段性策划专刊专栏,集中曝光、全力整改,通过曝光问题,推动解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餐饮油烟、黑臭水体等一大批“老大难”环境问题,推动出台《乐山市中心城区绿心保护条例》等一批重要地方性法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效率治理相适应。
乐山“环保曝光台”坚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曝光重点,群众从环保问题的举报者、监督者变成了问题解决的最大受益者,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微环保”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弥补了当前法律政策的空白和环境监管短板。2019年乐山市环境类投诉数量同比下降15%。
“十三五”期间,乐山市生态环境质量EI指数从2016年的76.1上升到2019年的80,呈逐年上升趋势;PM2.5、PM10浓度大幅下降,大气环境质量创2013年国家实施考核以来最佳水平;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从2016年的58%上升到2020年的82 %。
市委主要领导对曝光问题每期批阅,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推动问题整改成为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开设环保曝光专栏,推进各区域、各行业问题整改。同时,对失职失责的从严问责,倒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靠前查找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截至2020年12月,已查处生态环境方面问题200余个。通过曝光、整改,建立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部门齐心协力、媒体齐头并进”的环保工作崭新格局。
“环保曝光台”运行机制
“环保曝光台”分为典型曝光、挂牌督办、分析研判、激励约束的4个运行环节,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搜集、曝光、办理、反馈、评估、销号的全程问题解决链条,切实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典型曝光。建立典型曝光机制,杜绝环境问题“视若无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作用,让生态环境问题在聚光灯下接受“拷问”,让“视若无睹”的环境问题变为“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是全方位搜集线索。建立“线上+线下”线索搜集机制,开设24小时举报热线,公布网络反映渠道,2018年又在全国开通首条“心连心热线”扩大信息反映渠道,鼓励每个群众成为环保监督员;建立媒体记者“全员搜集”机制,每个记者都是线索收集员。二是全过程严格选案。市委宣传部牵头定期组织会商选案,问题曝光把握“五有”尺度:“有利”,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推动美丽发展;“有序”,栏目严格审核把关、符合相关程序;“有据”,曝光问题事实准确、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有度”,选准媒体报道角度、把控舆论监督力度;“有别”,对一般问题和重大敏感问题严格甄别,发现重大敏感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三是全覆盖公开摄录。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媒体记者通过明察暗访进行采访、摄录,以“不回避、不遮掩”的原则制作曝光视频。四是全媒体专栏曝光。在“一台”(乐山广播电视台)“一报”(乐山日报)“一网”(乐山新闻网)等媒体的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开设专题、专栏,作为固定栏目常态化刊播。对农村面源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卫生陋习等问题进行曝光,营造了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挂牌督办。建立挂牌办理机制,确保曝光问题“一抓到底”。一是坚持“交办+督办”并用。对曝光的问题,市委目标绩效办“点对点”进行交办。对交办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照单全收,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整改。市委目标绩效办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办,确保整改进展。二是坚持“清单制+责任制”并举。建立问题整改清单,逐一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真正让曝光问题责有人负、事有人抓。三是坚持“回音+表态”并行。在“乐山新闻联播”栏目开设“环保曝光台”姊妹篇“回音壁”,追踪播出反馈整改情况,各责任单位副县级以上负责人对整改进行电视公开表态,让群众监督整改。
分析研判。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实现问题整改“案结事了”。一是实时分析。按照“季小结、年综述”模式,市委目标绩效办对曝光问题进行每季度和每年度分析研判,提出专业性建议意见,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报告。二是定期回访。按照整改时间节点,目标绩效、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对曝光问题进行再核查、再确认,做到整改缓慢的问题不放过、整改不达标的问题不放过、整改不彻底的问题不放过。三是对标销号。采取现场查看、专家鉴定、群众评议等方式实行销号结事,做到“四个必须”销号标准,即问题整改必须到位、回访核查必须过关、主要领导必须认可、人民群众必须满意。
激励约束。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整改过程“权责明晰”。坚持严管和厚爱并举,激励和约束并重,将奖惩融入全过程。一是正面宣传。对整改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时提炼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实施。二是严格考核。健全考核问责细则,将整改纳入目标考核,对交办中推诿扯皮、整治中敷衍了事的单位,扣减其综合目标考核、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得分,并约谈其主要负责同志,对多次曝光、反复曝光的街道、乡镇,取消其评先选优资格。三是严肃问责。对整治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该通报通报、该约谈约谈、该问责问责。
2017年通过“环保曝光台”曝光的我市茫溪河水葫芦环境问题,当地及时采取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措施,解决了水葫芦滋生等问题,水质不断改善,水环境逐步蜕变。
工作启示
“环保曝光台”是对民意的一次集中回应,是对干部的一次集中警示,是对党委政府公信力的一次集中检验。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要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实“曝光台”,保持旺盛“生命力”,关键是做到五个坚持。
启示一 :坚持群众满意是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工作抓得实不实、好不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乐山市设立“环保曝光台”,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对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敢于“亮剑”、坚决曝光、主动治理,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变群众“怨言”为“赞语”,化群众“怨气”为“和气”,赢得群众的口碑和支持。
启示二 :坚持全民动员是环境整治的重要法宝。环境保护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让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起来,让社会各界全部参与进来。乐山市设立“环保曝光台”,通过媒体常态监督、政府主动作为、群众广泛参与,各级媒体成为了环保曝光的“先行军”,党员干部成为了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广大市民成为了改善环境的“主人翁”,凝聚了最广泛的生态共识,形成了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启示三 :坚持健全机制是推动落实的根本保障。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机制来保障。设立“环保曝光台”不仅是一个媒体栏目,而是以此为契机,通过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解决同类型、同领域问题,建立健全一系列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把环保压力有效传导到各地各部门,实现“要我整改”到“我要整改”的根本转变,推动解决了过去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反复反弹的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启示四 :坚持转型创新是环境攻坚的有力手段。依托“环保曝光台”经验成果,在环境问题曝光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曝光内容、曝光对象等方面敢于大胆创新转型,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向纵深发展。紧盯大气、水污染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敢于“亮剑开刀”,从根源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紧盯反复曝光的环境问题,敢于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部门、企业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动真碰硬,坚决曝光、决不手软。
启示五 :坚持持之以恒是保护环境的治本之策。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常态化设立“环保曝光台”,就是为了时刻警醒全市各级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主动扛起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通过每次曝光解决一个小问题,持续推动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乐山。(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据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