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20年这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绩单,你满意吗?

2021年01月27日 10:10: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默

发布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6日讯(记者 张宇 摄影报道)1月26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和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指导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考核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在中央对各省(区、市)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获评“优秀”等次。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0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每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6.2%,优良天数率90.8%、较2015年上升5.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平均仅0.6天、较2015年减少6.2天,达标城市已达到14个、较2015年增加了9个。特别是9月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四川有9个市进入前20.10月有10个市进入前20.

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2020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8.9%、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消劣”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实现V类水质断面全面清零,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岷江流域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名第19位跃居全国第8位。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全省178个县(市、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完成耕地安全利用约341.42万亩、严格管控耕地约18.13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此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也对全省流域治理工作进行了通报。

狠抓成都锦江达标攻坚

锦江是流经成都市这座千万人口超大城市的河流,锦江的两大支流府河、南河及其支流长期污染严重。近年来,省、市两级党委政府聚焦突出问题有力攻坚,锦江水质逐年改善。2020年初,为攻克岷江流域最后一个“不达标”国控断面,成都市实施了黄龙溪断面达标攻坚行动。经过一年努力,黄龙溪断面由2019年同期IV类改善到Ⅲ类水质,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0.4%、13.7%、25.8%,20年来府南河黄龙溪断面首次达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持续巩固沱江治理成效

沱江曾经是我省污染最重的主要河流,近年来通过加强治理,水质持续向好。2020年,推进问题整改、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等7大任务有序推进。创新提出了枯水期重点小流域精准管控,通过紧盯枯水期关键时段为全年水质改善奠定基础,威远河、球溪河、濑溪河等小流域成功实现达标。沱江流域16个国考断面“优III好水”比例达到93.8%,较“十三五”初增加81.3个百分点,创“十三五”最佳水平。

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切实保障长江川渝段水生态环境安全,我省与重庆市多次联合巡河督导,签订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在铜钵河启动联防联治试点,铜钵河水质由2019年同期的V类改善为IV类。持续推动琼江治理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基流保障、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持续用力,2020年琼江新设省级河长一名,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跑马滩、光辉两个国考断面稳定达标,白安河、姚市河、鸳大河等主要支流持续改善。

积极推动黄河赤水河保护

按照省委工作安排牵头编制四川省黄河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围绕“水源涵养”谋划重点项目,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在赤水河流域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试点,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有效补齐赤水河流域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赤水河流域三省协同立法。目前黄河、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方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匹配,存在空气质量改善进度滞后、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度不均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仍有反弹,环境风险隐患仍较突出,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等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