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四川绵阳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核查。 张德良摄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全省共成立污染源普查机构723个,其中: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成立工作机构205个,配备专职人员1389名、兼职人员796名,选聘普查员24405名、普查指导员5787名,委托252家第三方机构开展普查工作,动员4000多名乡镇(街道)普查联络员、10万多名普查对象信息填报员参与污染源普查。全省共划分普查小区53868个,全面调查普查对象137710个,填报各类报表1228544份。2019年12月25日,全省顺利完成定库任务;2020年6月,全省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20年9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和普查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全省21个市(州)对外发布了普查公报,乐山、绵阳、遂宁、南充、广安等市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铸造污普铁军,勇于忠诚担当,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础
四川省二污普涉及60张报表和1796个指标,其中关键指标412个,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指标复杂、专业性强、牵涉面广,没有相对全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准确完整填报普查表。加之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多、工艺流程各不相同,而污染源普查每十年才开展一次,负责污染源普查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机关、直属单位临时抽调的,对普查的各项技术规定和要求都不甚熟悉,面临的困难十分艰巨。为了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各级污普办一方面在选人、用人上不拘一格,另一方面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下足功夫。
坚持全省统一培训和市(州)、县(市、区)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了一大批污染源普查的“明白人”。据统计,全省共举办各类普查培训班2100多期,培训人员15.8万人(次),省级培训全面覆盖到了183个县级普查机构人员。许多同志虚心好学,不懂就问,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成为污染源普查的行家里手。全省有72个表现突出的集体和267名表现突出的个人受到国家二污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表扬。全省有158个表现突出的集体、332名表现突出的个人和155份优秀报告(技术报告、专题报告、数据分析报告、质量核查评估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受到四川省二污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表扬。许多同志不但在思想上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而且在个人的成长上也有所进步,有的被交流到重要工作岗位,有的被提拔为单位领导职务。2019年6月,原乐山市五通桥区污普办执行副主任余平被任命为五通桥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污染源普查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标准高、要求严,为了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参加污染源普查的许多同志继承和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勇于担当奉献,埋头苦干,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在普查清查质量交叉核查期间,参加核查的600多名同志上高原、进深山,闯峡谷、涉险滩,迎狂风、顶暴雨,战酷暑、踏冰雪,南征北战毫无怨言。
南充市赴凉山州核查组的同志被暴风雨堵在成都双流机场一日一夜后,分批乘机迂回攀枝花市前往目的地开展质量核查;成都市赴阿坝州核查组的同志克服高原反应,风尘仆仆到达目的地后,未来得及休息就进企业、走农户、查实情;攀枝花市和甘孜州赴成都核查组的同志在金堂县被洪水围困在宾馆后,将现场核查改为资料审核。
为了打赢污染物产排量核算攻坚战,全省广大污染源普查工作者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半个月。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确保按期完成清查建库任务,动员乐山师范学院化学学院98名师生,在各乡镇、村、社区和普查联络员的全力配合下,顶风冒雨开展现场入户清查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数据审核,是完成任务的核心关键
污染源普查的成败关键在质量。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省奶牛存栏量为79万余头,但普查数据仅有14万余头。为此,四川省污普办立即组织核查,通过对2017年全省牛奶总产量推算奶牛存栏量,并深入畜牧养殖区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掌握的其他统计数据反复比对,最终发现:有关数据79万余头奶牛存栏量中将几十万头产奶的母耗牛也统计为奶牛,污染源普查获取的14万余头奶牛存栏量符合实际。
这只是四川省二污普工作开展进程中的一个剪影。
四川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各级普查机构明确了一名质量负责人。普查期间,省污普办委托7家第三方机构对全省21个市(州)的工作质量进行了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组织多个调研组,深入21个市(州)开展现场指导和调研;在各个重要环节,强化工作调度和督导。清查建库中,采取大型企业自行填报、中型企业由普查员指导填报、小型企业在普查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中填报的方式,基本保证了普查对象信息填报的“真”和“准”。
有时为了得到一个准确数据,需要反复核对,多次核算。在普查数据汇总审核阶段,有关技术支持单位将二污普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从V2.0升级到V5.9,进行了30多次升级更新。每次升级更新完成后,全省各级污普办都要进行核算核对,有时还要到企业开展现场核查核实。
为了全面提升数据质量,省污普办在各市(州)开展集中审核和县(市、区)自查自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4次宏观校核、8次专项审核、1次集中审核、1次专家审核、1次质量现场抽查核查评估和两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数据对接、两次厅机关部门数据对接,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先后与四川省相关统计数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农业部门畜禽规模养殖直联直报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名单、应急信访清单等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将审核比对中发现的疑似问题反馈至对应市(州)进行核查核实和整改。
同时完成了国家3次数据集中审核、1次数据对接和10多次专项审核反馈问题的核查核实和整改。每当发现并纠正了一个错误数据时,大家心里都感到非常高兴。四川省二污普工作以关键指标综合差错率1.87%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以关键指标差错率0.19%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第三方评估。
各级高度重视,全面抓好落实,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为了顺利推进污染源普查,全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均建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了分管领导,建立了普查联络员制度,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本区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省政府成立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印发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议。省委绩效办连续三年将二污普工作纳入全省21个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考核。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污染源普查牵头职责,多次召开厅党组会议、厅务会议,安排部署污染源普查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厅领导多次听取污染源普查工作汇报,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入户调查期间,厅党组统筹协调,提出一手抓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一手抓好打赢入户调查攻坚战的要求,全省上下齐心努力,提前一天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入库工作。为了解决数据入库难、退库难和部分数据入库后不到位的问题,厅领导在两个月之内,3次专题调研,解决问题,鼓舞士气,全省于2019年3月27日将互联网端数据全部提交至环保专网,成为全国第一批顺利完成互联网和专网并库工作的省份之一。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及时提供相关普查数据,参与数据审核,共同推进普查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污染源普查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党政目标绩效考核,周密部署、全力推进。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市多次在国家检查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普查期间,绵阳市安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蓬安县、盐亭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普查工作汇报,提出工作要求,推进普查工作。南充市西充县晋城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专班,采取普查员逐一上门核查、街道办逐一审核的方式,确保填报数据质量达标。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辛勤努力,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果,高质量圆满完成了任务。
张德良 王维竹 高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