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东风渠水缓缓流入东安湖公园,自去年6月启动蓄水以来,东安新城重大配套设施——东安湖蓄水面已达1000余亩。一阵春风起,湖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站在东安湖畔,看着清澈见底的湖面,毛少全很欣慰。
优美的湖面,离不开优良的水质。从启动蓄水那时起,龙泉驿区环境监测站采样室主任毛少全每月都和队员来此监测水质。从小小的水沟到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设施,毛少全近20年的环境监测职业生涯,又多了一抹浓重的色彩。为城市发展助力,毛少全带领着队友一直在深刻践行。
坚守监测一线
他带领着离污染源最近的队伍
2002年从部队转业到环境监测站,近20年时间,毛少全扎根在环境监测一线。作为采样室主任,他带领的是一支离污染源最近的队伍。水、大气、噪声、土壤,涉及辖区内生态环境的各类污染数据,都需要通过环境监测这一“利器”来获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东风渠作为辖区唯一的饮用水源,保证水质的安全事关重大。除了取水口处水质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安全,仍然需要人工监测的“老方法”。毛少全和队友每星期一次的人工采样、数据监测对比,成为东风渠饮用水源始终保持达标安全的关键之举。
疫情发生以来,龙泉驿7个隔离观察点、2个医院的污水排放数据,是毛少全心中最牵挂的事情。这些点位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与东风渠一样,除了仪器设备监测,也需要人工监测加以对比。一年多以来,毛少全每星期都要前往处理厂取水采样,每天都要对9个点位进行余氯监测,实时掌握废水和消杀情况。900多个数据,来自毛少全舍弃休息日的辛苦劳作。
频繁的出勤率,毛少全已经习以为常。除了日常监测,毛少全等人还要保持应急状态,配合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就群众投诉的污染源进行实地监测。常常是在晚饭时间,就接到工作任务,重达50斤的采样设备,毛少全提起来轻而易举,精细规范的监测方法,他熟记于心……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毛少全和队友们常常接触。可他坦言,相比于一些群众的不理解、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这些真的不算什么。
规范采样精准数据
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队友苟均评价毛少全,“他是一个特别细心、特别负责的人。”2014年从环境监测站分析室转到采样室后,近7年的时间,苟均就和毛少全组成两人小分队,共同负责外出采样。
对于从事环境监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环保卫士”的使命感、责任感。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现场采样出现瑕疵,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监测结果,进而也会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甚至在取信于民上也会大打折扣。
1990年入伍、1994年入党、2002年入职,军人和党员的身份、岗位的职责,都时刻警醒着毛少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始终不敢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确保采样规范准确这件事上,毛少全花了很多功夫。每次外出采样,他都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全程录像;在达不到取水点的位置,像那些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地下井等,他不管不顾,直接趴在地上取水,有时甚至直接跳进地下井……常常是弄得灰头土脸,一身泥浆。毛少全说,特别是2014年新环保法出台后,环境污染处罚力度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直接涉及处罚,千万出错不得,必须要想方设法保证数据真实、精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采样工作,让毛少全的足迹遍布了龙泉驿区的各个角落。最近,毛少全和队员们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对汽车尾气开展定点监测。“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局,大运会筹办加紧推进,龙泉驿区“一区一城”建设进入关键之年,环境监测工作势必会愈加繁重。“我们离污染源越近,老百姓离污染源越远。”毛少全表示,他近期就要组织全体站员进行网络课堂学习,不断精进专业知识,出色完成好环境监测工作,为城市高品质发展、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任浪莉/文 刘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