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7日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发展路径下,当前,绿色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成都经开区产业结构逐步调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整顿“散乱污”企业,为先进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竞争环境。
何为“散乱污”工业企业?
“散”是指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工业企业。“乱”是指不符合产业政策、应办而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违法违规建设、违规生产经营以及擅自改变地上附着物性质进行非法生产的工业企业。“污”是指违法违规排放、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企业。
截至2021年4月,成都经开区纳入成都市14148家“散乱污”监管台账工业企业826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退出监管台账。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原则精准分类治理,其中厂房拆除及关停类403家,搬迁关闭类(含调迁入园)145家,转变为仓库等非工业业态271家,整改规范类企业7家。
“散乱污”整治让“老旧”企业焕发新生机!
某卫生材料厂是成都经开区本土的口罩生产厂,原是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纳入“散乱污”整改规范类企业之后,紧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完善营业执照和环评等手续,并通过部门联合验收后恢复生产。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产医用口罩量的80%供应成都地区,为抗击疫情作出较大贡献。
未来,成都经开区将一以贯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成果。
根据《成都市打好“散乱污”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工作内容及要求,为巩固“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成果,防治已关闭“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结合龙泉驿区实际情况,成都经开区特制定了《2021年“散乱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街镇的属地责任和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实行台账管理和动态更新,做好“防新增、防反弹”工作。
一是各街镇明确各级网格员,坚决落实村(社区)每周全覆盖巡查、乡镇(街道)每月实现全覆盖要求,采取分片包干等形式对“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主动跑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摸清区域内“散乱污”企业底数。截至目前,街镇社区开展日常巡查580余次。
二是扎实开展六大联合专项行动和不定期夜间联合巡查工作,建立部门与街镇协同处理机制,形成有效联动,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限期整改到位。
1至4月,区经信局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和各街镇开展联合执法19次,检查企业111家,发现问题19个,整改到位18个,1个正在有序推动。
三是针对台账内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管理制度,对整治工作相关文件和影像资料进行梳理归档,做到有据可查,全面确保依法关闭类企业实现“两断三清”、整改规范类企业整改到位、调迁入园类搬迁入园,防止死灰复燃。针对新摸排发现企业纳入处置台账,建立“发现一起、整改一起”的长效机制,确保全区“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