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7月8日至10日在蓉举行

2021年07月07日 17:14: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高山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6日讯(李妮斯 记者 卢永洪)今(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成都展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项目开工仪式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

据了解,展会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举办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项目开工仪式、成都生态环境与健康大会、2021中日(成都)环境国际研讨会5个主要活动。

“从2019年开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成都市博览局积极对接并成功引进全球最大生态环境产业展商之一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落户成都,并决定每年在成都举办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产业与科技信息化处处长张弓告诉记者,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展会,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克服了疫情影响,吸引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12个国家317环境企业参展,展出规模同比增长11%,是去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8个全球系列展中唯一一个规模呈现正增长的展会。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也将同期举办,两大品牌盛事同步开启,着力探讨中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新动向。

展会会址选在成都有何优势?

“慕尼黑国际环境博览会是全球最大环保展,上海环博会是目前亚洲最大环保展,而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是慕尼黑博览集团于2019年首次在西部地区开辟的新展,今年是第三届在成都举办,来之不易。”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马泽林表示,本届环博会的举办符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带动了我市金堂县和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既是推动构建“会展+产业+功能区+投资促进”融合发展平台和“大会展”格局,落实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工作要求,更是助力政府环保治污和实现成都宜居公园的城市目标。

同时,本届展会以“高端会议+精品展览”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为我们学习借鉴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提升展会管理水平,促进会展人才交流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有何亮点?

“本次展会整体规模稳步上升,目前统计参展商401家,同比上年增长26%,有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11个国家近30家境外企业参展,外资背景的企业占参展企业的10%以上。同时,展出规模超过3万平米,同比增长15%,充分反映了成都乃至西部地区巨大的内需潜力对环保企业充满了吸引力。”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楠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紧跟国家战略丰富了展会主题。原来5-6号连接厅是成都馆,现升级为成渝馆,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步伐,促进成渝环保企业交流;同时新增低碳馆,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基本概念,在展现成都实现碳中和举措之外,还有三家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从工业气体减排、能源体系建设研究、环境卫生整体解决的角度展示如何助力党中央提出“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此外,成都今年3月1日起施行垃圾分类,环博会成都展也集结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专家维尔利、万宸环境、西原环保、德隆博德尔等20余家专业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分享最新环卫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先进手段。

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与成都有何渊源?

近年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形成的两大品牌活动——“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及“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其中“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已成功召开八届,2015论坛地点选择在成都金堂,2019、2020都在成都西博城召开。

“每一届都邀请到了部委领导及知名经济学家、金融机构代表,与环境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为中国环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秘书长旷敏坦言,论坛一方面通过与成都市开展深入合作,环境商会及会员企业可以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成渝经济圈甚至整个中西部地区,为未来的发展拓展出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成都市也能通过环境商会吸引大批环境企业将投资项目、区域中心、研发基地等落户到成都,形成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增长。

据了解,从去年起,论坛升级为“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还将发布“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格进一步提升,内容进一步充实,形式进一步完善,环境商会将与成都市政府合力做大做强“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这一品牌,共同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产业盛会,多层次推动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碳中和”有关的论坛主题预示着什么?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确定性最高、体量最大的一条产业赛道。在此种大势所趋下,环境企业的主动作为,不仅是应对产业升级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抉择,将奠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势。而企业也都在积极寻求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与其伴随的商机。”旷敏说。

本次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以“链接与重置: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为主题,将汇聚政商学界精英,凝聚社会各界智慧,搭建起政、产、学、研和全社会之间的沟通合作平台,探讨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新动向。未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将投向行业“碳中和”路径研究,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以及开发相关工具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助力环境企业融入“碳中和”大潮中,为国家经济的“绿色复苏”提供新助力。

据悉,成都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致力于构建碳中和产业生态圈。“我们目前基本摸清了成都碳中和产业的基本情况,初步谋划了以绿色氢都、成都低碳环保产业功能区、成都科学城等10个产业功能区为依托的产业生态圈总体布局,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固碳、“碳中和+”、碳中和延伸服务等产业,加快建设碳中和产业体系。”张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谋划在消费端以零碳产业功能区项目为示范,逐步拓展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应用场景,探索打造“碳中和”场景体系。力争到2025年,碳中和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产业综合发展“引领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市场应用“标杆区”,建成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为成都市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