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坛上 专家展望“幸福长江”

2021年07月14日 10:35:5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妍

7月11日晚,宜宾市叙州区大溪口公园全新亮灯的东楼前,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宜宾市积极推进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建设192公里生态廊道,提升市内三江六岸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兰锋摄(视觉四川)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殷鹏

7月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闭幕。此次论坛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围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等六大板块设计了22个主题论坛。论坛上,“长江水环境质量”“碳达峰”“碳中和”频频被参会嘉宾提及,成为关键词和高频词。

关键词:长江水环境质量水清岸绿的自然美景正在呈现

经过多年保护和修复,长江沿线各省市正呈现出水清岸绿的自然美景。以四川为例,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8.9%,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岷江流域首次实现全面达标,沱江流域创近20年来最好水质,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长江水环境质量已发生根本性扭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提出“幸福长江”这一概念。

在王浩看来,“幸福长江”愿景主要由八方面构成,包括: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达标、水生态健康、水景观优美、水管理智慧、水文化浓厚、水经济发展。

王浩说,长江水生态健康水平的恢复和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已取得初步胜利,接下来还要从水量、水质、水域空间、水流连通性、水生生物五个层面共同发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静与同事成立了幸福河湖课题组,从安全、富民、宜居、生态、文化等五个维度探讨幸福河湖的内涵。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则提出,要把长江等流域保护好,就要在水生态系统上做到四大平衡:水盐平衡、水沙平衡、水热平衡以及流域供需平衡,实现四大平衡关系综合调控,让水更清。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能源科技发生革命性变化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本次论坛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

“毕竟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当然就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表示,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中国的能源科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张杰认为,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类,核聚变能量效率更高,“未来30到40年,我们一定要在聚变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也有类似观点,他说,在能源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产业正朝着更加清洁高效智慧的方向发展。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表示,目前我国年碳排放量100亿吨左右,未来可能稳定在25亿吨左右,要实现碳中和,森林碳汇不可替代,“我们要积极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朱庆锋则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要在能效提升、清洁供能、减污降碳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