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更多生态福祉
——专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认为,优化四大结构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答题”,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深刻变革,“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牢牢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从结构上、源头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努力为市民群众供给更优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生态福祉。”
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张军介绍,按照现行核算口径,“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20万吨左右,从能源种类来看,油品碳排放贡献最大,占比达48.3%,且排放量近5年持续上升;从重点领域来看,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包括建筑业、居民生活和服务业)、能源生产领域碳排放占比较高,分别为29.01%、28.67%、21.88%、19.45%,是成都市实现碳达峰及长期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深化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基于以上形势,我们研究提出了‘化石能源—清洁电力+天然气—清洁电力+氢’进程和‘梯次、有序、协同达峰’原则,谋划重点领域碳达峰时序路径。”张军说。
具体而言,将制定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统筹推动路径协同、要素协同、政策协同;跟进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口径,加快构建降碳评估考核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内容。
“绿色低碳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将为优化四大结构注入绿色新动能。”张军说,为做大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一方面将统筹开展“十个一”行动,即: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出台一套产业发展政策,成立一个招商专班,组建一个产业联盟,设立一个国有平台公司,建立一只产业基金,搭建一批创新平台,打造一批专业产业园区,召开一批会展论坛盛会,构建一套专家咨询跟踪研究机制;另一方面,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支持绿色低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务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缪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