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份育种材料在泸播种 100份奋战“南繁高考”

2022年04月22日 10:38:32 来源:泸州新闻网-川江都市报
编辑:徐佳

100份育种材料奋战“南繁高考”

4月21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泸州基地的试验田里,10余名村民正对照插在试验田里标牌上的“身份证”,将南繁育种的材料,播撒在一格格的水田里。这1500余份从海南省参加完南繁育种的材料,将在泸州生长一季后,择优继续前往海南,参加下一轮的南繁。

南繁,是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这样一年可繁育2至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通过南繁,打破了国外品种对我们的垄断,降低了农民的用种成本。事实上,我们吃的白米饭,八成种子来自海南的南繁基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钰东介绍,地处西南稻区的泸州,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开展育种材料培育实验,是全川范围内率先播种的地区。此次在泸州基地播种的1500余份育种材料,是去年8月在泸州完成繁殖后,择优选取参与南繁的。这些种子就像候鸟一样,在海南完成8个月两季繁殖后,刚回到泸州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育种试验中。

“如果以人的成长经历来比喻的话,这1500余份育种材料中,有100份正在经历属于它们的‘高考’。”蒋钰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一颗品质达标的种子,它的育种周期需要8至10年,大约需种植10万余份育种材料才能筛选出一颗。这批育种材料中,有100份已经历了8年的育种试验,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口感好、香味浓)、抗病性都较为优秀。“在完成筛选后,从育种材料到种子产品,还需要经过两年区域试验、一年生产试验,这就相当于种子们的‘高考’。当天播种的育种材料中,就有部分正在进行着区域试验,其中优质香型不育系梦香A所配制的品种就属于其中的尖子生”。

“梦香A所配制的品种,比普通水稻增产20%。”蒋钰东说,经过8年时间、十多代育种,梦香A所配制的品种正处于“高考”的关键阶段,目前种子种出的水稻既能保障产量,又能满足当下人民对品质的追求,如果能顺利通过“高考”,将向市场投放。

据了解,作为泸州唯一的水稻科研单位,今年泸州基地从海南带回了上万份育种材料。蒋钰东说,从3月初开始,这些材料被陆续播种在了泸县的土地上,它们将为我国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托稳自己的饭碗。(川江都市报记者 燕伟民 张若涵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