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作为主席国,为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努力确保大会取得预期成果。
![]() |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至12月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名古屋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全会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目的是尽快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 |
▲随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推进,现场气氛越发紧张, 主席台众人碰头磋商。
![]() |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9日凌晨,随着一声干净利落的落槌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满场的喝彩声中达成。
![]() |
◀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共同出席在中国角举行的《美好的未来,多样的生物,青年的参与》边会。
![]() |
▲为了确保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中方邀请了6名部长,成立了3个各由一位发展中国家部长和一位发达国家部长牵头的部长磋商组。
![]() |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9日凌晨1点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边吃着酸辣粉一边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同事商量具体文案。
![]() |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9日凌晨3点,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高级官员步入会场,准备审议“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一揽子文件。
![]() |
▲来自世界各国的近千名记者云集蒙特利尔,报道大会盛况。其中,26名中国记者参会报道,数量创国际环境会议参会记者之最。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0日,COP15 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四场发布会后和中方记者亲切交流。
![]() |
▲妇女在她们的社区中扮演着神圣的角色,她们是水和地球母亲的守护者,她们保存并传递了关于我们自然世界的重要知识。
![]() |
▲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更新强调了影响海洋物种的一系列威胁,国际海洋科学家在一份新的政策简报中警告说,虽然大约有28000种深海动物被描述和命名,但估计有220万种其他海洋物种,不为科学所知,其中许多被认为面临灭绝的威胁。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至12月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名古屋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全会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大会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主席国中国勇承重担与各方合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人类正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迫切希望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以最高级别的政治意愿和领导力,推动在云南昆明召开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阶段会议以来,中方又组织召开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100多场不同层级的双边和多边会议,使“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在第二阶段会议开始前已基本成型。
在“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召集下,来自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缔约方代表及利益攸关方代表,包括近200位部级代表,相聚蒙特利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为了确保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中方会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精心设计谈判路线图并按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将会期分为四个阶段,梳理出需要做出决定的53个议题,包括“框架”相关29个议题,先易后难逐步解决,将关键难点议题和极个别核心议题分别交由高级别会议和部长之友小组,通过政治家的决断力做出承诺。
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和各利益攸关方求同存异,相向而行,克服种种困难,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等“硬骨头”上积极寻求折中方案,最终都达成一致,包括历史性地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落地路径纳入、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的基金。最终,近40个缔约方、利益攸关方宣布一系列重大行动与承诺,会议通过约60项决定,达成了历史性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框架”及相关决定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是一个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指引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
本报记者邓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