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8日讯(记者 卢永洪 李 萌)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发展轨道。2月7日上午,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会同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司法鉴定协会在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联合发布了《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蓝皮书》。
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共同体”如何构建?
《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蓝皮书》将从共建专家库、共认鉴定人资质、共研课题、共育鉴定人队伍、共享信息资源、共护执业保障和共宣法规知识七个方面开展实施。
环保号外(长图)
据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两地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围绕两省(市)同是环保大省(市)的重要定位,切实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协同化发展,努力构建川渝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共同体”,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川渝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2年12月,川渝两地审核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共13家,业务范围涵盖除近岸海洋与海岸带环境损害鉴定外的6大类43个项目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类别;川渝两地登记在册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共计356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8人,占人员总数的86.5%;川渝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近3年共受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件3046件。
![]() |
环保号外(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四川成立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提出和推动实施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并于同年成立四川天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院。该院是全国首家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院,为高标准推动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质量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持。
新闻多一点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环境科学的技术或者专门知识,采用监测、检测、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者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