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川环保世纪行④|何其幸哉!从王朗片区巡护员梁春平说起

2023年11月04日 16:42: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默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绵阳11月4日讯(记者 卢永洪 摄影报道)看过电视剧《父辈的荣耀》,或知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10月25日,四川环保世纪行报道组一行,离开九寨沟县一路折返向南,径直落地今次报道的第四站,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以下简称王朗保护区)。位于平武县的王朗保护区始于1965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王朗片区巡护“二代”梁春平是幸运的。在采访中,谈及未来,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王朗片区巡护员梁春平

巡护27年

■ 梁春平是幸运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王朗有60多种野生兽类,除了雪豹和狼,其他的我都见过。在322.97平方公里巡护领域,追寻着一个个野生动植物的踪迹,我踏遍了90%的巡护面积。”梁春平告诉记者,如数家珍一般。

提及多年辛劳留下的风湿病关节炎等,他一语带过。谈及未来,执着地一直强调学习的他说:“有了新的科技手段和装备让巡护更加高效。”

想得最多的是学习,这对梁春平有特别意义。

2006年,王朗自然保护区为科学性、完整性监测系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将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土壤研究等纳入进了监测范围。

然而,没有专家咋办?报名参加学习。

梁春平从头开始,被送进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学习再造。随后,他在王朗自然保护区开展“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持续至今,已达17年。

如今,梁春平成为王朗“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本土“专家”,先后参与王朗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与科研合作项目几十余个。不止于课题研究的成功,他先后参加过中科院大熊猫重点区域调查、全国第三次、第四次野生大熊猫调查。

学以致用的他扎下根来,业已顺利完成任务。

在采访中,梁春平表示,“昨天,我才把2023年度的两栖爬行类监测刚刚结束。”

其实,梁春平的收获颇丰。

——2021年,他和监测团队在王朗首次拍摄到雪豹和狼。

——他获2022年“最美巡护员”奖。

——2023年6月,他被评选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先进个人。

——在2023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榜”中,他榜上有名。

作为王朗巡护“二代”,从青春小伙到年近半百的“大叔”,子承父业的梁春平一干就是27年。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保护局局长赵联军介绍到,“梁春平是王朗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从无到有的创业者之一,也是推动王朗保护区巡护与科研监测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者之一。”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生逢其时,学习不断,梁春平何其幸哉。

国家公园

■ 幸运的不止于大熊猫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赞中国政府为改善大熊猫生存状况所付出的努力。

大熊猫的保护进入新时代。

2021年,在被科学发现150多年后,大熊猫有了“新”家——大熊猫国家公园。

那么,“危”名不在,这里的大熊猫种群繁衍健康吗?

一边比划,梁春平一边告诉记者:“从这边过去,是松潘的黄龙保护区。从那边过去,是九寨沟保护区。而且,朝下的话,就是甘肃白水江……基本上是连着一片的。有大熊猫跑到九寨那边去的,也有其他地方的跑到王朗来,我们不担心它们的基因交流,或者近亲繁殖……”

在王朗保护区,大熊猫是幸运的。

理论上,1只大熊猫,在平武县平均拥有约8.605平方公里的栖息地。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平武县大熊猫数量为335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883平方公里。王朗保护区的海拔从2400米跨越至4980米,是我国现存最大野生大熊猫种群——岷山A种群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广袤的保护区,幸运的还有谁?

说起雪豹在岷山被发现,也是一件幸事。

2021年9月,王朗首次记录到雪豹的存在。“我们安装的红外相机是在4100米以上,那是雪豹生活的地方。”梁春平指着大山之巅描述到,“大家看到的雪豹照片和视频,都是安装红外相机后,经过连续几年的监测,在第四年的时候拍到的;说到狼的话,它是比雪豹早些时候被拍到。”

目前,王朗保护区正投身于2023年“岷山山系中段雪豹及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野外调查作业中。

雪豹的出现,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王朗保护区生态系统是完整和健康的。

所以,幸运的不止于大熊猫。

截至记者发稿,从四川省林草局传来消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

记者手记

躬逢盛事,何其幸哉!

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