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6月5日讯(记者 卢永洪 摄影报道)今日是六五环境日。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成都市武侯生态环境局、武侯区人民政府簇锦街道办事处、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点赞‘城市管理合伙人’ 致敬绿色先锋”活动在高碑社区碳拾光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前举行。
![]() |
活动现场步行道,绿意盎然。
彼时,街道辖区内有流动商贩240余家。“流动商贩不好管理,他们出摊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卫生环境也经常不能保障;一味驱离又不符合当前柔性执法的大环境。”簇锦街道相关负责人经常为此头痛不已。
现在,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力量,助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武侯区簇锦街道率先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合伙人”,即“公益服务换公共空间”,将辖区的流动商贩转变为城市管理志愿者,在居民小区提供桶边督导志愿者服务。
![]() |
武侯区簇锦街道相关负责人正在介绍“城市管理合伙人”相关情况。
“合伙人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时长的公益服务,如引导居民垃圾分类等,以换取在公共空间摆摊的机会。”武侯区簇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公益服务打卡和城管队员巡查相结合对合伙人进行定期考核,对合伙人进行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
“‘城市管理合伙人’机制通过温和、灵活的管理手段,将辖区的公共空间使用者转换为城市空间的管理者,将公益服务与商业经营相结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主人翁精神,让其不仅得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环境保护志愿者为维护市容市貌、生态环境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在现场,12位商贩代表成为“城市管理合伙人”获得“经营许可证”证书,10位环卫代表获得绿色先锋证书,9家企业获得“城市管理合伙人”认证证书和低碳行动响应单位荣耀,“城市管理合伙人”队伍再度注入新鲜血液。据了解,自“城市管理合伙人”启动以来,服务已覆盖垃圾分类投放点位60余个。全面铺开后每年将节约桶边督导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
![]() |
在现场,12位商贩代表成为“城市管理合伙人”获得“经营许可证”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点赞城市管理合伙人 致敬绿色先锋”活动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成都市美丽社区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据介绍,《工作指南》从十个维度提供了美丽社区的建设指引。以美丽空间营造维度为例,《工作指南》结合成都实际提出了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要求。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开展金角银边微更新、改造社区闲置地、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完善产居缓冲设施等。引导性指标主要包括:推进景观一体化、打造社区立体绿化、提升村庄庭院及绿道绿化、推进农村雨污分流、普及绿色能源及绿色交通、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海绵化改造、推动绿化建筑改造、引导资源配置低碳化、推进“无废”示范创建等。
![]() |
《成都市美丽社区建设工作指南》正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