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污染物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川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区,面临着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的潜在挑战。对此,为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要求,更好的发挥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学术共鸣和专业支撑的作用,鼓励推进新污染物领域学科研究和技术攻关,助力有效防控川渝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导,四川省环科学会与重庆市环科学会联合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首届川渝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及防控学术论坛”于2024年6月29日上午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论坛以“加强新污染物科技支撑,建设美丽健康川渝”为主题,本次论坛由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大会主旨报告、4场分论坛组成。应邀莅临现场进行汇报的专家共计57位,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要由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大会主旨报告、四场分论坛组成。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陈维果副理事长作为主持人。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国强致欢迎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何强致辞。
![]() |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陈维果
![]() |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国强致辞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致辞
![]() |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何强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以“新污染物治理的若干科学问题”为题开讲。江院士指出毒化学污染物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维护可持续发展。
![]() |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陶澍以“空气污染及健康危害趋势评估”为题进行了分享。陶院士指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广泛影响,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对空气污染趋势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空气污染水平的变化趋势,识别污染热点和污染源。
![]() |
△陶澍院士
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云江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孙阳昭处长、南京大学祝凌燕等7位专家从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识别与绿色替代技术、全氟化合物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与机制、青藏高原河流新污染物污染与环境风险、POPs类新污染物治理进程等领域给大家带来精彩的分享。
![]()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云江研究员
![]() |
△南开大学祝凌燕教授
![]() |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孙阳昭处长
![]() |
![]() |
△开幕式论坛现场
分会场
分会场报告于6月29日下午在成都理工大学第一教学楼(东区)进行,共设置新污染物检测与筛查技术、新污染物暴露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新污染物风险管控及污染防治、川渝新污染物调查评估技术交流分会等4个分会场,共安排48个学术报告,同期举办了新污染物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环境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污染物识别筛查与溯源、检测技术与监测方法、新污染物风险评估、新污染物治理地方实践及管控政策、川渝新污染物工作进展等交流最新学术进展、共商科技创新,为川渝新污染物治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实践贡献科技智慧。
![]() |
![]() |
△论坛分会场
![]() |
△新污染物科技成果展区
![]() |
△国家地质分析中心刘大文研究员
![]()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史亚利研究员